English / 学校首页 / 部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会议安排 / 领导接待日
李忠
学历/学位:教育学博士
职务/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wqlizhong@163.com
基本资料
李忠(1972-),陕西吴起人,教育学博士,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现为9159金沙申请大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史、教育社会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等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教材1部,在《教育研究》、《宗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国际陶行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与教学研究》编委等。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艺术
个人履历
2018-现在 任职于9159金沙申请大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2018 任职于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2013 任职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先后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11-2013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2005 在河北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获“河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1999-2002 在山西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8-1999 任职于陕西省吴起县新寨中学;
1995-1998 先后在陕西教育学院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
1991-1995 任职于陕西省吴起县新寨中学;
1988-1991 在延安师范学校学习。
主持及参与课题:
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7年度课题:“不确定知识背景下的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在研;
主持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编号:2014-ZD18);
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法律研究”(编号:THJX15-001),结题;
主持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项目“企业鼓励内部员工(裂解式)创新创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编号:15ZLZLZF00380),结题;
主持天津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结题;
主持天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 “晚清教育活动研究”,结题;
主持天津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职业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研究”,结题;
主持天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变迁研究”,结题;
主持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创新项目“不确定知识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结题;
主持中国博士后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从视野下移到步入现场:晚清教育活动研究”,结题;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课题(2010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思想、制度及实践研究”,结题;
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08年度)“企业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结题;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
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013年度)“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研究”;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2009年度)“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结题;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009年度)“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结题。
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结题;
出版著作:
1.《教育的改革重在社会: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合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国教育活动通史 晚清卷》,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新世纪的曙光:晚清新式教育活动研究》,专著,华中科技出版社2016年版;
4.《商人兴学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简明中外教育史》,第二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通史》(先秦——隋唐),参著,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9.《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参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0.《教育史研究:观念、视野与方法》,参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滕大春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参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发表论文:
《试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的问题》,《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西升经>的教育思想探微》,《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5期;
《前近代商人对教育的介入及其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4期;
《清末企业的教育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4期;
《建国后教育史研究取向的转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1期;
《从规训到尝试解放:晚清身体教育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6年第4期;
《企业兼具教育机构职能的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社会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0期全文转摘(原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20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第2期(原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尝试性分解》,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2期(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终身教育需要澄明的几个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原载《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活动的概念厘定及其研究维度的划分》,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0期(原载《教育研究与实验》);
《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取向的三次转换》,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原载《9159金沙申请大厅学报》2015年第4期);
《人的重新发现与新教育关系的尝试性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0期;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适应还是引领:教育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0期;
《近代中国“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互动》,《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研究生学习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从维持性到创新性——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7期;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五重障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9期;
《知识观的转变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9期;
《治学小议——为新入学的研究生进一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5期;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大学教育及其大学生发展》,《江苏高教》2009年第3期;
《大学治理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原则》,《江苏高教》2017第4期;
《学徒教育在底层社会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与方式》,《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3期;
《论大学的脊梁》,《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制度的强化与意义的流失——以清代科举制度对儒学教育的影响为例》,《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
《标准化考试的实质及引发的教育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年第12期;
《自由地追求真理:康奈尔大学的办学定位与治理原则》,《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2期;
《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综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价值及意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实践及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荣氏企业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4期;
《观点还是规律:适应性教育规律说的两个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第5期;
《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的教育学素养》,《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
《教育人学视域中的身体及身体教育》,《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2期;
获奖及荣誉:
2017年获天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
2017年获天津大学教工“先锋示范岗”荣誉;
2017年入选第六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理论)人才;
2016年获天津市第1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TJKJ14-3-58),独立;
2016年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6年获天津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2014-2016)”称号;
2014年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引进高层次人才”;
2012年获山东师范大学“杰出青年”称号;
2011年获“山东师范大学2008-2010年度优秀党员”称号;
2010年获山东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获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9年获山东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获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9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09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8年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8年获山东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
2007年获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5年获河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